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马·活动 >> 目连公益 >> 内容

揭开青堤目连文化的神秘面纱

时间:2012/11/1 23:56:32 点击:7133

 新闻背景:目莲救母的故事,源自佛教传说:目莲(目莲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莲是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目莲是个既孝顺又很有慈悲心的人,从小就诚心向佛,后来出家当了和尚,他虔心习佛,修行日渐高深,甚至具有神通眼的能力。因为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正在地狱里遭受饿鬼倒悬的苦刑。目犍莲於是千辛万苦赶往地狱,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以钵盛饭给母亲充饥,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看著自己的母亲受煎熬,内心真是痛苦不堪,便立刻求佛祖指点他营救母亲脱离苦海,请教佛陀如何是好。

   佛陀说:“你母亲生前自私刻薄,不做善事,生前罪孽太深重了所以才会有这种报应。要救她,不是你独自一人办得到的。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你必须在七月十五日当天,为各地的出家人准备百味五果,供养他们。这样,集合了所有僧侣及众神的威力,不但可以救你的母亲脱离苦海,早日投胎,也可以解救别人的父母,让他们也脱离苦难。”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

      於是目连照著佛祖的指示去做,举行法会,诵经施食,终於解救母亲的灵魂。并普渡了别人的父母亲。 佛教称为「盂兰盆」法会。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

  

揭开青堤目连文化的神秘面纱

  

记 者 唐 洋

  连日来,目连故里及目连文化的字眼分别从《四川在线》、《四川新闻网》及遂宁和射洪的网站和论坛频频跃入网友的眼帘,成为网友们的热议话题。在安微、甘肃、湖南等地,以供奉目连肉身和目连戏为代表的目连文化早已被炒得沸沸扬扬,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一道大餐……

   而四川射洪,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艰辛旅程,2006年,射洪再度向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起了冲刺……

   那么,目连文化的根究竟在何处?目连文化对射洪文化有何影响?带着这个疑问,记者两赴射洪县青堤乡,对射洪县青堤目连文化的重要见证人谢德安和普行大师进行采访。

  

与青堤目边文化亲密接触

  2月11日上午10时,雨后初晴的射洪县青堤乡依然沉浸在一遍节日的气氛中。穿过还积存着部分积水和泥泞的街道,记者于一遍绿荫之中,顶顶庙玉墙金瓦,俯瞰涪江,果然气度不凡。拾级而上,目连之母刘氏墓直入眼帘。从墓铭志的记载中,可以大致了解到整个目连文化的轮廓。步入山门,眼界豁然开阔,正殿偏堂布局匀称,客、厢、院与庙中的绿树相得益彰。

  

 

  青堤目连寺

 

  款步入殿,于一遍虔诚和袅袅香烟中,跪在蒲团上嗑上几个头,许下一些心愿,顿觉压抑着的心境得到了提升,心态顿时轻松平和了许多。

  从与庙内年轻主持普行和射洪目连文化得以幸存和发展的有功之臣——年届87老人谢国安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目连文化的核心是孝道。目连救母的故事感动着历朝历代的中国人,遂编成戏剧将目连精神发扬光大,以此为题材的《目连戏》应运而生。目连文化之所以能根定射洪,全在于谢老人数10年来的不懈努力,联络庙内主持争取政府支持,寻找目连遗迹,深挖与目连相关的各个关系人,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上门讨要各种资料,从庙内主持和乡政府负责人一遍赞叹声中,谢老人的故事和精神深深地铭刻在了采访记者的心中……

  

目连文化根定射洪?

  采访中记者了解,位于射洪县境内的青堤渡,原名“绮川渡”,梁元帝时更名为“清平渡”。后至隋灭唐兴,唐王追封目连之母刘氏四娘为“青堤夫人”,从此古镇名才定为“青堤渡”并沿用至今。现有唐传至今的刘氏青堤墓;清朝道光年间的木刻碑及唐圣僧目连故里石碑。木碑刻文:“妻江古镇集载青堤昔唐圣僧目连故里,迄今莹墓昭然可考,数百年间迹尤未替……”。石碑是大清光绪28年巡察所立“唐圣僧目连故里”的石官碑。以及傅家行善积德捐资修建的“会缘桥”、“积善桥”的残桥还存在。还有镇西刘氏府弟和刘氏四娘居住的花园寺等遗迹。有些地方在解放后虽经多次改建,但其古建筑在人们心中的旧貌始终尤存。

  

 

  青堤古镇一隅

 

  大孝目连地狱救母的传说在青堤广为流传。在很久以前,青堤出了两个大户人家,镇东头金宝湾的傅家和镇西渡口边的刘家。傅家祖辈吃斋念佛,积德行善,很受乡里的尊崇,有子名傅相,与镇西的富户刘万筠之女刘氏四娘结婚,生一子名傅萝卜。傅萝卜乃桂枝罗汉转世,是一个大孝子。刘氏四娘在家本来谨遵家规,恪守妇道,吃斋念佛,但因恶徒引诱挑唆,加之其弟威逼,竟然大开斋戒,破五荤,打骂僧道,由此触怒玉帝,暴死花园,将其打入十八层地狱。大孝目连为救母亲,于九华山出家,法号“目连”,终成正果。苦求佛祖,前往地狱救母。目连下到地狱后,滚血河、上刀山、下火海、闯十殿、斗厉鬼、演绎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救母故事。佛祖念其大慈大孝,封目连为地藏王菩萨。

  

税国安:目连故里确切可考

  在2月16日的采访中,对目连文化如数家珍的射洪县青堤乡文化中心主任的税国安告诉记者,目连文化源于青堤事出有因。早在隋末唐初,以梁武帝的兴衰为历史背景,叙述傅们四代家史。按《佛说盂兰盆经》衍生出《目连缘起》在佛教盛行的唐代僧人为让民众易于接受佛教教义,产生了《目连传》、《幽冥救母》等的变文说唱本,目连救母的故事,在唐代已广泛流传,深入到各个阶层,而白居易《长恨歌》中“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形容目连寻母,真是异常生动、形象确切!

   目连的故里按现在的说法有两种,其一是西来说,其二是四川射洪青堤说。

  目连是随佛教流传进来的。即《佛说盂兰盆经》衍生出来的,是佛教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即是地藏王菩萨,来自天竺国,其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故事情节由简到繁,表现形式也不断丰富,思想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宣扬佛教因果报应,佛法无边,衍化为宣扬儒家思想的忠孝节义为主体,打上了中国封建时代传统思想特色的故事,

   其二是四川射洪青堤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一是从川剧搬目连的历史来看,二是从青堤的历史文物和民风民俗来探寻。

   据传,川剧《搬目连》原作的老祖宗是南北朝一位女作家,这位女作家乃是四川射洪青堤渡的刘氏青堤,戏的内容说的是自己的家史,背景是写梁武帝的兴亡,她宣扬改恶从善,教愚化贤,信仰佛教,其庙宇就是现在的青堤顶顶庙。

   刘氏成年后与傅相傅员外结婚生一子:乳名罗卜,学名吉祥。皈依出家,法号目连。据南北朝史《梁书》记载,目连的曾祖父是傅天斗,官居长沙太守。叛将侯景反梁,困梁武帝萧衍于台城,傅天斗领兵押粮被侯景部下受杀,到梁元帝继位灭了侯景,追封死难大臣,封傅天斗之子傅崇世袭父职。

   刘氏与傅相傅员外结婚后,刘氏青堤谨守妇道,敬重公婆,相夫教子。后来受奸人的诱惑,杀生开荤,大僧骂道,忤业行事。暴死与葵花树下,堕入阿比地狱,受尽了说不出的苦处。其子为了拯救母亲,发下宏誓,一定救出母亲于苦难中。皈依出家,在九华山修行,功成正果,法号目连。于是,目连上天庭下地狱,偏访十殿阎王,救母亲于火海。

   二是目连故里在射洪青堤正如四川省川剧研究院原院长王定欧所说“四川射洪的青堤渡被说成是目连祖籍绝非偶然,而是事出有因。”青堤有一批实实在在的有关目连的文物、建筑古籍和传说,青堤乃至射洪、四川及台湾东南沿海一带的信奉佛教的民众,对大孝目连都百般维护和信仰。

  

 

  古院深深

  2008-3-4 09:40

  青堤现有刘氏四娘青堤之墓,传说是唐朝圣僧目连之母的坟墓,还有大清道光年间的木刻碑,碑文是“妻江古镇集载青堤昔唐圣僧目连故里,迄今茔墓昭然可考,数百年间迹尤未替……”,石碑是大清光绪28年巡查所立“唐圣僧目连故里”,并刻有巡查印,此碑长185公分,宽90公分,厚12公分,边框为浅浮雕,字为凹雕,以及傅家行善积德捐资修建的“会缘桥”、“积善桥”的残桥,刘氏府和刘氏四娘居住的花园寺。

   历来青堤目连故里的传说就有她独特之处,青堤的目连寺的主要庙会活动在八月初一,就是地藏会,它是开展以目连为中心的讲经说法并搬演目连戏。青堤庙里的地藏王塑像为站像,因为有母亲在此,不能坐下。二是搬演目连戏绝对不能丑化刘氏四娘,否则被民众逐走。它反映了当地民众的一种典型的文化心态,忠孝行为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

  

目连寺主持普行大话目连文化

  在青堤目连寺,我认识了一位法号普行的年青住持和尚,他是9前成都西华大学毕业后就毅然出家当了和尚的大学生。普行虽没进过正儿八经的佛学院,靠师传自研,谈起佛家事理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

   青堤目连故里的传说和川剧目连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堤目连故里与传说有她独特之处,历来青堤的主要庙会活动在八月初一的地藏会开展以目连为中心的讲经说法并搬演目连戏。青堤庙里的地藏王塑像为站像,因为有母亲在此,不能坐下。其二是搬演目连戏绝对不能丑化刘氏四娘,否则被民众逐走。青堤目连故事传说源头有三:说是古代印度的目连故事传入我国后,逐渐演变过程中,不断中国化、地方化、民族化了,反映了中国农民一种典型的文化心态,或者说是清代川剧目连故事在青堤引发了一系列的传说,并进一步发展成一系列的文化场景,目连戏同当地民众的文化心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现象。

 

  昔日繁华的盐码头梯道

 

  明清时期目连故事和目连戏剧,在四川的四条河流广为流传,《目连戏》可演到四十八本之多,目连故事的传说基本思想是宣扬儒家的忠孝节义的人文传统思想,又将民风民俗引入其中,就有了更多的群众的基础,为百姓所推崇。目连传说为历朝历代的帝王所接受,佛教精神深入民心,教化于民,因为讲求忠、孝、礼、仪,可以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为目连故事和目连戏剧的流传起到推动作用。

   青堤现在还有与目连故事传说相应的刘氏四娘墓、目连故里石碑、目连寺等文物古迹及民众生活习俗。由目连救母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创作的目连戏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早在北宋年间就活跃于勾栏瓦舍之间,素有“中国戏剧活化石”、“戏曲之母”、“南戏之祖”的美称。她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反映出了与中国农民的一种典型的文化心态相结合的一种民俗文化空间,对中国戏曲、民俗、宗教以及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学科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射洪目连文化的重要见证人物谢德安

  2月18日,记者三赴青堤,对射洪目连文化的重要见证人物之一的谢德安老人进行采访。

  见到记者造访,正忙着给病人看病的谢德安老人,端茶递水十分热情。在老人忙着的间隙,记者打量了老人居住的屋子,古色古香的宽大屋子里,摆设一张给病人看病的诊桌,几根长条凳,唯一入时的沙发也已是陈旧不堪。在近似清贫的生活中,老人的退休费除了生活费之处,大部分时间和金钱都用到了目连文化的搜集、整理和保存上。

   为人看完病后,老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数10载漫长岁月中,谢德安老人当过兵,参加过国民党军队的广东韶关起义,当过征粮队长。1953年,老人进入青堤供销社工作。而这数10年间,让老人魂牵梦绕的,就是如何让目连文化在青堤,在射洪生根开花和结果。

   说起与目连的缘,谢德安老人十分动情,“我的父亲喜欢《目连传》、《幽冥宝传》的说唱本,讲起青堤的目连故事如数家珍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上百株数百年黄桷树的见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谢德安生活范围广,早年就迷恋上了民间的传说故事、掌故,是一个故事篓子,最为知晓的是目连故里的故事,从小就听其父谢永福讲目连救母的故事,讲目连和目连之母刘氏青堤的事可以讲几天几夜,都讲不完。1980年于射洪洋溪供销社退休回家后,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目连故里的相关资料的搜集上,行医时也不忘向年长的人打听目连和刘氏青堤的事,于1988年6月编写了第一集《青堤文物》,介绍了青堤的文物古迹和故事,其中写了目连及傅门四代和刘氏一家,又于1992年10月编写了《目连故里话目连》一书。于1993年同遂宁市文化局原局长王本杰一道,参加了“93中国四川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此书在会上引起了中外专家的高度重视。

   1980年,老人从供销社退休后凭着精淇的医技广结人缘。随着日后目连寺的重建,老人全身心投入,一干就是10多年。从1980年退休回家介入青堤目连寺的修建开始,老人10余年间为目连文化的延承的个人捐资至少在5000元以上,而那时的退休工资仅在200—300元。

   “我今年87岁,我的最大愿意就是能为目连文化根定和传承射洪多做些实事,其它的别无所求!”

  

青堤目连故里流光溢彩的文化底蕴

  青堤乡位于射洪县涪江湿地走廊的最南端,与县城相距22公里,东南与蓬溪县天福镇、红江镇毗邻,西与柳树镇、沱牌生态园隔江相望,北连洋溪镇,绵渝高速公路将穿乡而过,高速公路其中的一个出口距乡政府仅1000米。

  

 

  谢德安老人与目连文化

 

  翻阅大量资料,记者得知,青堤乡是射洪县有名的千年古镇,浩浩涪水绕镇而过,于秀水青山之间,于青堤江相伴,1949年前涪江是主要的川北地区的水上运输线。乡内还有多条石板路与盐亭、南充、蓬溪等县市相通,生长数百年的榕树百余株,有古汉墓群,沿江绵延近十里,青堤古渡兴场历史悠久,在大清乾隆时,与金华、太和、洋溪并列射洪四个重要集镇,大清乾隆元年在青堤渡设管盐大使署,陈毅的父亲也曾供职于此,由于市镇的繁荣,便构成了民俗、民间文化生长和传承的独特地理环境。

   同时还有位于青泉山上的县级重点文物汉代崖墓群37座,极具开发潜力;“四川老字号”青堤菜刀手工作坊,青堤菜刀手工作坊发端于清末,成形于民国,兴盛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现仍保留纯手工作坊式生产,2006年成功争取全省同行业中唯一“四川老字号”企业(品牌)。川中一绝铁水火龙,青堤铁水火龙惊、险、奇、美,传说是民国时产生,铁水花五颜六色,表演气吞山河,曾多次在县城表演,获特别奖。柳树电航建成后,青堤乡形成万亩湖泊,有山、有水、有传统的文化,是县域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部位。

  

与巴金攀上地缘亲,射洪目连文化再添一金

  随着对射洪县青堤目连文化的深入采访,记者在翻阅大量资料和相关报道中,再度为目连故里与我国一代文豪巴金攀上地缘亲而振奋。

  在《成都晚报》发表的《历史祠堂的帷幕》(2005年10月18日,作者:郑光路)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巴金祖籍是浙江嘉兴县,李氏世居里街。高祖李文熙,号介庵,先随伯祖李秋门离原籍浙江嘉兴到北京,得交当时名士张船山等人,后来又被山西一个姓马的官员所聘,当了十多年的家庭教习。马氏子弟应试及第后,李文熙也因此受到回报,被姓马的保荐,捐了个前程,在1818年当幕僚入川。

  “李介庵当过青提渡盐场大使、崇庆州同知等职,后定居成都。我遍查地方志,射洪县有个叫青提渡的集镇,是传说中目连和尚修证成地藏王菩萨的故里。

  “李文熙可能在此当过管理盐场的小官吏。清代同知、通判为州府一级的佐贰官,同知大致相当现在的副市长。看来入川后李文熙宦途还顺,从幕僚熬出了个有品级的朝廷官员……李文熙之子撰写过《先府君行略》,记载过李文熙事迹。”

  从此则报道中,青堤为目连故里再次得到了有力佐证,青堤与巴金的地缘亲关系,为射洪县的青堤目连文化再添一金。从大量资料和相关报道中,青堤为目连故里和目连文化的发源地已经得到了确证。

  

目连文化将会为沱牌酒文化注入更加强劲的活力

  在遂宁日报的一则报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以沱牌酿酒工业生态园为核心,充分发挥沱牌的工业旅游龙头作用,深度挖掘沱牌的酒文化内涵,整合通泉古城、目连故里、青堤古渡和即将形成的柳湖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中国沱牌酒城,充分展示沱牌的规模、神韵、现代气息及饮食文化和酒文化。”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沱牌人已经敏锐感觉到了青堤目连文化的厚重底蕴,正着手把它与现有的沱牌酒文化相融合,在射洪、在遂宁、全川乃至全国托起一道以“子昂故里、诗酒之乡、魅力射洪”为依托的全新沱牌酒文化,形成一道“诗酒射洪、文化射洪和魅力射洪”的亮丽风景。

   目连文化的核心是孝文化,较之沱牌的“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的沱牌酒文化和 “喝舍得酒品智慧人生”的舍得酒文化来说有着更为广泛的市场受众和更为广阔的潜在的市场开发空间。孝文化源远流长,且不分国度和政体,无论知识和文化程度的高低,不论雅人俗士,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孝文化的存在,而且是代代相传,永无止境。单就这点来说,如果打好了目连牌,目连文化就可以为沱牌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获取更加丰厚的市场份额。正因为如此,青堤的目连文化才进入了沱牌人“打造东方酒城柳树沱的战略圈”。

  

青堤目连故里引发寻根热

  连年来,青堤独特的目连文化的厚重底蕴吸引着无数国内外知名人士前来追根溯源。对孝忠文化很有研究遂宁市档案局局长刘辉认为,青堤才是我们遂宁市最值得开发(而不是“打造”)的旅游景点,因为这是原生的。

   台湾著名作家蜀洪先生在他的《大孝目连地狱救母宝传》一书封面上写到“唐圣僧目连故里四川射洪县青堤乡”。王本杰同志给何大海书记和原谢代银县长“关于保护开发目连故里青堤古镇的殷切建议”上的一句话说“在中国的这块广袤的大地上,可曾出现过第二个目连的故乡吗?没有了”。

   基于此,1993年,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期间,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前来青堤膜拜;台湾著名作家蜀洪先生多次来青堤考证,并代表台湾企业界人士前来投资,达成了意向性投资计划: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批准后,首期投入100万美元;三星堆老总庄景国也曾前来考察;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曾多次宣传目连戏,也曾提及目连故里;一些文化界人士相继在《四川日报》、《遂宁日报》(遂宁报)、《西部射洪》上多次发表过有关目连故里的文章;蜀洪先生的《大孝目连地狱救母宝传》一书已进行第三次印刷,发行量在10万册以上。目连故里射洪县青堤乡的说法和目连佛教文化已遍布10多个国家,影响日渐深远。

  

开发青堤目连文化 射洪时不我待

  射洪县的青堤目连文化,吸引着社会各界的目光,“开发青堤,打造目连文化”,成为热议者们的最大心愿。

   在射洪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青堤乡加快了目连文化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并于2005年申报全国第一批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当时国家对宗教一类没有解禁,申报未果。2006年8月,青堤乡继续向省、县、市级申报,县、市都分别批准为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后的一段时间,青堤乡党委、乡政府仍在为继续申报省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懈努力。

   青堤人诚心深深地感动县委、县政府,也感动着社会各界人士。在经派专人实地考察后,射洪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袁友国在1月22日射洪召开的政协会上,以《开发目连故里,发展旅游产业》为题,向大会提交了议案,建议及时成立由县政府主管领导牵头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青堤乡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挖掘文化遗产,开发目连故里,发展旅游产业纳入全县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争取目连寺的传统文化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文化部的认可,迅速抢救和保护目连寺文化史料,将目连文化和剧本、史料、遗物进行整理,将目连剧本和目连传说相关史料制作为影像资料予以保护,力争成立目连文化博物馆;积极向省里争取文化开发立项,得到政策、项目、资金的支持,同时县政府给予配套的项目和资金;启动目连戏曲传承计划,邀请省内外目连戏的表演者及编导,组成目连戏曲研讨会,培养年青一代演员,让目连戏世代相传,将青堤建成国际目连戏演出基地;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请回目连故里,到射洪来召开;广泛征集设计方案。规划设计方案要广由业界竞标产生并实施,达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努力将目连故里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传统文化圣地;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解决制约开发和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实现路通;同时加强食、宿、玩等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争取多方投入建设目连故里;举办目连纪念节活动,让宗教界的交流定格下来,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宗教文化交流,逐步扩大目连文化的影响力,利用旅游文化项目广泛招商引资,激发世界各地、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多方参与共同开发建设目连故里。

   截止记者采访之日,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青堤目连故里仍在射洪县委县政府通盘考虑之中。



(铁马爱心行动网温馨提示:本文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网站管理员,给你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铁马爱心行动网 铁马新闻资讯网(www.tmaxw.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建议使用IE10.0及以上浏览器,1024*768以上分辨率 客户服务邮箱:mouse_fu@msn.com
    常年法律顾问:四川省今辰律师事务所律师 谢卫东
    蜀ICP备09014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