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益·慈善 >> 公益文化 >> 内容

川中文坛不老松

时间:2014/2/13 16:56:49 点击:3458

 

——记遂宁地区最早加入省作协的本土作家黄少烽

               罗明金

在射洪县城沱牌大道东侧一幢叫做“金泰苑”的楼宇中,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尽管他在文学之路上已走了40余年,并已在各类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300多篇,数十次获得省、市奖励,今天却仍然精神矍铄地坐在电脑前或笔走龙蛇,或轻敲着“鼓点”,继续行进着他钟爱不悔的文学之路。有时,人们也见他骑着自行车或穿街走巷,或参加县内文学社团各种活动,或与文友们茶酒小聚——这位受文学朋友尊敬的长者,就是名闻遐迩的作家、现任射洪县文联名誉主席、遂宁市作协副主席的黄少烽先生。

尽管年事渐高,心力已不如从前,但在近三年中,先生仍有近百件作品在国家、省、市刊物发表或获奖,还陆续为射洪相关单位主编了5部文集。此可谓文坛不老松矣。

一、创作成果丰硕,成为全市第一个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少烽先生生于射洪县太和古镇,成长于文风昌盛的陈子昂故里。从学生时代起就喜欢文学艺术的他,于上个世纪60年代在遂宁安居乡下当了一名“教书先生”,就教书、教唱歌、编演乡村戏、登台用二胡给别人伴奏等,样样都上得“台面”。文革时期,别人天天“阶级斗争”,他却有闲暇躲进小屋读唐诗宋词、鲁迅茅盾,竟然在1974年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想起读师范时因家庭贫困休学期间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于油灯下提笔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跋涉”,悄悄弄出了《粮站新兵》这样一篇小说,悄悄地寄往当时复刊不久的《四川文艺》(即后来的《四川文学》),竟然在不久后被该刊19748月号刊发,创造了射洪人解放以来第一个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的历史。

也就在那年,因母亲病重无人照顾,便申请调回射洪工作。也是那一篇《粮站新兵》起了作用,射洪县文教局一位“伯乐”把他从刚报到的乡镇小学借到县文化馆,要他组织一批人搞节目创作,并当全县的文艺创作的辅导老师。

有了这么一个自己喜欢的平台,黄少烽就天天把已经尘封了不知多少时日的射洪乡土作者们寄到文化馆的稿件一一抖开,一一阅读后分类登记,又一一给作者回信提出修改意见。根据自己对作者水平和潜力的判断,文革后射洪首批文学创作人员就组织起来了,射洪的文学创作从此启开了新纪元,黄少烽的文学创作由此拓开了宽阔之路。

他下农村,进工厂,听故事,做采访,不久,《喜事新办》等小歌剧在1975年全县劳模会期间隆重登台,几场演出就享誉城乡。随后根据自己在平安公社搞招生工作期间亲历的而又永生难忘的一些事情写出了小说《山花红艳艳》。《四川文艺》编辑部陈之光、刘元工老师接到寄稿,看到这个年轻人写作小说的才能不俗,就邀请他亲自到编辑部改稿。经过10多天的指导修改,《山花红艳艳》尽管长达15000多字,相当于一个小中篇,但很快就在1976年第6《四川文艺》上发表。这么长的一个短篇小说,当时在整个遂宁地区也是首屈一指的。而随后的《我要上学》是写一个出身不好但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在“推荐上学”年代榜上无名,同学和老师都愤愤不平,他本人从困惑、迷茫、痛苦中走出,最终坚强起来走自学之路的故事。作品在《绵阳文艺》发表后引起较大反响,被誉为开创了绵阳地区“伤痕文学”之先河。

19748月在《四川文艺》发表小说处女作《粮站新兵》至今,他已在《四川文艺》、《现代作家》、《长安》、《文学研究参考》、《民间文学》、《故事会》、《今古传奇》、《剑南文学》、《四川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天津日报》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300余件。其中小说《芙蓉厨师》《杨老表卖酒》,故事《屈知县接官》,散文《你来了,孙竹篱先生》,歌词《为你送行》、《农民兄弟喜洋洋》,话剧小品《请他回来》等多件作品均在省级以上宣传文化部门组织的评奖中获等级奖。散文《亲笔的尴尬》在《四川文化报》发表后,被《作家文摘》转载。有20余件作品被介绍到海外。

突出的创作成就,使他于1981年加入了四川省作协,成为遂宁地区第一个被省作家协会吸收的会员。

二 、走“平民路线”,让写作成为一种生活、一种责任、一种良心

纵观黄少烽先生的文学作品,门类较多,有小说、散文、杂文、戏剧、故事、评论、报告文学、戏剧演唱等等,且各方面都有成就。曾经问及先生何以如此?先生答曰:“文艺创作辅导干部是万精油,面对全县那么多各有专长的业余作者,不各方面都懂点,就可能被问黄起,这也是逼出来的。”但先生创作最多、成就最大的还是小说作品。

黄少烽小说特色之一,是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关注的常常是小人物,小事情,作品充满着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他的第一篇小说《粮站新兵》中的“新兵”其实就是他自己,所写的抗洪抢险故事也是他因家庭困难停学后到粮站做工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我要上学》中的“我”语文、数学都考了满分,却因为教书的“爸爸”被人贴了“大字报”而不能升高小,虽然悲愤地哭喊“我要上学”,也只能在家读“爸爸”书柜里的书籍。 12年后恢复高考,伤痕累累的“我”竟然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小说中的“我”就是作家当教师时班上的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作家通过这个真实的故事控诉了“文革”给人们带来的悲剧命运,鞭挞了那个时代的“诟病”,对刚刚恢复的高考制度寄予了深情与厚望。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为素材创作小说,是黄少烽文学创作的根本,就连小说中的地名也是射洪人熟知的,如射洪确有的“前进大队”、“观音场”、“竹林湾”、“金华山”等。

黄少烽小说的特色之二是行文平稳从容,但注重故事性和人物的塑造。发表在《天津日报》的小说《规矩》,以农村一个缺劳户害怕村支书前来帮忙干活到最后对他们心存感激的小故事,从侧面反映出农村基层干部学习了“三个代表”后作风的转变。这篇小说虽短,叙事方式也没有多大变化,但故事紧扣时代,贴近生活。

通读黄少烽先生的小说,没有大起大落的“人为”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悲大喜,但小说中的故事总是按照人们的生活逻辑逐步深入,一个接一个的情节如溪谷中的浪花一波一折,及至“悬崖峭壁”,便飞泻而下,从不故弄玄虚。但“思想”自然隐含在故事情节中。他的章回体小说《送子天王图》在这方面更为注重。这篇小说在被《川中文学》转发时,编辑就曾在编前语中写了这样的话:“我市老作家黄少烽创作的传奇小说《送子天王图》已在2011年第2期《今古传奇》发表。这篇作品所写的是遂宁历史人物张鹏翮惩治官场腐败的故事,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黄少烽小说的特色之三是语言质朴,生活气息浓郁,刻画人物生动形象。在《山花红艳艳》中,诸如“我对他们的情况是落地的桃子——熟透啦”、“这回我是有心栽花嘛”、“说得不对,沙盘头写字,抹了就是”等等,民间俗语、口语比比皆是,很符合人物身份与性格,既通俗贴切又生动形象。由此可见,作家小说语言总是来源于生活,总是善于营造浓郁的生活氛围。对于人物的刻画,也见功夫,载于《长安》文学月刊的《讽刺小说续篇》,编辑就曾在来信中称赞:所刻画的几个人物“入木三分”。

黄少烽小说的特色之四是思想性强,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曾经获得过省文化厅短篇小说三等奖的《芙蓉厨师》,塑造了一位替顾客着想、不赚昧心钱的“美女厨师”形象,同时对于利用公款吃“鲍鱼”、“海参”之类高档餐的“高消费”予以了巧妙的揭露与批评,这种旁敲侧击不露声色的写法更增添了小说的艺术色彩。

黄少烽先生几十年坚持“平民路线”,坚持自己平实、质朴的创作风格,是和他的艺术主张相一致的。他说:“小说是写给大众看的,一定要有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一定要鲜明,语言要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改造、提炼;写出来的东西要给人以启迪、警示。写作是一种生活、一种责任、一种良心!”黄少烽先生的创作主张和他的创作实践得到了相互印证。

三、全力培养和扶持文学人才,浇灌出子昂故里“百花齐放”

笔者曾经读到过19851211出版的名叫《群众文化》的一份报纸,这份报纸由四川省文化厅主办,报上有一篇由射洪一位农民作者写的关于黄少烽热心辅导业余文艺作者的报道,说他在坚持文学创作的同时,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业余作者的辅导上,“一旦发现群众中有价值的稿子,便逐字逐句加以修改,然后在县文化馆的文艺刊物上刊用。即使不用的稿子,也认真提出意见,或与本人研究”。笔者也是少烽先生辅导过的文学爱好者之一,事实确如文中所言。

几十年如一日,黄少烽先生对业余作者可谓是呕心沥血,尽其所能。那时的香山乡有个叫魏书源的农民,一年间寄来10多件曲艺作品,作者生活丰富,但因选材立意存在问题而无法选用,他便乘公交汽车并步行10多里路,在距县城80余里的香山乡杨家坝找到这位一边在灶门前拉风箱一边构思唱词的作者,在他简陋的农家住下帮助他反复修改作品,终于使魏书源的100多行曲艺作品《书记许亲》在《锦江演出》上变成铅字。经过不断辅导、鼓励的魏书源后来有数十件作品陆续在省、市报刊发表,还加入了省曲艺家协会,担任过市政协委员。

就在返回香山场的途中,黄少烽还认识了当时当乡广播员的魏源水,看到了魏源水写的几篇小说稿子,很有基础,以后两人经常接触谈论文学创作,促进魏源水不断创作新作品。魏源水的《张二嫂买喇叭》不但在《剑南文学》发表,还获得了四川省业余创作三等奖。不久后,黄少烽推荐他到北京鲁迅文学院研修班学习深造,这无疑为魏源水后来成为射洪“一支笔”并担任县电台常务副台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时在文升乡小学当教师的胡雪松常常进城来和黄少烽讨论戏剧创作,几次接触后,他觉得胡雪松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苗子,恰逢县上要组织反映水利建设的戏剧创作,黄少烽就去通知胡雪松刭县上参加创作组。那时文升小学没有电话,黄少烽就借了别人一辆破旧自行车,一早出发,穿越30多里烂泥路赶到文升乡时已经晌午了。此时他妻子尚在遂宁安居,一个6岁的女儿和一个4岁的儿子被丢在家中,黄少烽说完事情就要走,却被感动不已的胡雪松苦苦留下吃午饭。万般牵挂吃过午饭后急忙返回太和镇,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却发现只有打湿了的小孩裤子塞在家中的门缝。四处找寻至原文化馆旁公园河边,才从摆摊的小贩那里得知有两小孩先前从河边过去,差点掉进河里去了。一身汗水的黄少烽终于找到一双儿女时,儿女们眼泪往往地喊着“我饿了!”……

说起他辅导文学作者尽心尽力不辞劳苦的故事, 射洪许多文学作者都很感动。在那个衣食不足的年代,到黄少烽老师家去接受辅导不说,他还要顺带留作者“吃个便饭”,这是不少作者都亲身经历过的,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为了给作者一个园地,他争取文教局领导的支持创办了射洪第一份文艺刊物。为了把射洪作者的作品推上省级以上刊物,他多方奔走,求得企业支持,又去省城、京城邀请中国社科院、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作家》、《当代》、《星星诗刊》等单位的学者及编辑到金华山给作者讲学、看稿、改稿,先后把10多名射洪作者的20多件作品推上省级甚至国家级刊物。

已经走过20多年至今依然活跃的 “陈子昂诗社”、“ 陈子昂文学社”、“校园文学社”等, 会员们如今已出版近30部小说、诗歌等集子,这些集子的出版及其立社、办刊都有他的心血与功劳。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也一直“顾问”,一直参与社团的各种文学活动,为文学青年们改稿、荐稿,还为多位社员出作品集写序,写评论。他为董泽永撰写的《锐意求新写众生》、为罗明金撰写的《情到深处诗不断》、为刘志学撰写的《从乡镇干部到多产诗人》、为任郁撰写的《从校园走出的“五月女子”》,为高余撰写的《高余小说创作的得与失》、为王益均撰写的《重塑英雄写悲歌》、为杨云德撰写的《杨云德和他的两本书》等都先后在《四川文艺报》、《作家文汇》、《川中文学》等报刊发表,给年轻作者们继续努力创作以很大的鼓舞。

如果说子昂故里文学创作“百花齐放”,少烽先生功不可没。

四、乡音乡情了如指掌,故事创作独树一帜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一本叫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射洪县资料集》的铅印书籍问世,传奇的故事、精彩的情节、本土的风情深深吸引了读者,官员、文学人士、教师、学生、老农民等纷纷到县文化馆要书,而这本书的主编及主纂就是县文化馆的文艺创作辅导干部黄少烽先生。

《射洪民间文学资料集》是应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通知要求搜集、整理而成的。在历时数月的普查搜集中,黄少烽带领5位业余文学作者,跑遍了全县当时10个区60多个乡镇,很多地方都要徒步跋山涉水,茶馆、田坝头、路边上,见了老农就耐心询问、席地采访,随后又通过他半年多的精心整理、编辑,使之成为具有特别意义的“抢手货”。随后,30万字的《射洪民间文学资料集》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等部门联合授予“二等奖”,而他个人则获得同级别的“一等奖”。 19917月,他因在民问文学领域的成就被评为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先进工作者,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委会发给奖励证书。

通过对于射洪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黄少烽先生对民间文学的价值有了新的的认识。他认为“民间文学”是文学创作的另一源泉,随着人们阅读水平的提高,“民间故事”可以而且需要再创作。所以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又增添了“民间故事的再创作”这一内容。于是,《陈子昂砸琴、《孤儿学道》、《金豆开花》、《假话招亲》等数十篇射洪民间故事陆续 载入《民间文学》、《巴蜀风》、《故事会》、《民间故事》、今古传奇》《文学故事报》等省内外故事书刊、报纸中;《柳坝井的故事》、《金华山下埋金铧》、《将军碑与臭石头》、《螺蛳池趣闻》等射洪乡土故事被选入由中囯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四川地名故事》中;文艺评论《“民间文学”答疑》、《“集成”编后再发展》、《对民间文学的若干误读》等也被《巴蜀风》、《四川文艺》《遂州群文》等刊发或转载。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被选为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2006年,射洪电视台开辟了一个故事栏目叫“射洪故事”,当时请了不少人来帮助撰写稿子,播了几期,其他人不是稿子跟不上,就是写得不精彩,唯有黄少烽先生的稿子成为主播最喜欢的本子,因为他拿去几乎是一字不改就可以讲出来给观众听。“射洪故事”一播就是4年,黄少烽先生每周一篇准时提供。这个栏目后来成为了射洪电视台的“品牌栏目”,许多观众没听过瘾还纷纷要求县电视台重播。

在射洪乃至遂宁,黄少烽先生对乡音乡情了如指掌,民间故事的再创作可说是独树一帜。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射洪许多文学青年们对黄少烽老师的景仰与谓叹,而“新松恨不高千尺”确常常是这位文学前辈的痴情和期待。黄少烽这位“文坛不老松”守望星空的精神激励着一批批“来者”在文学之路上奋力攀登,因其如此,这一片文学的天空便不会寂寞。

an>



(铁马爱心行动网温馨提示:本文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网站管理员,给你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作者:不详 来源:本站原创
  • 铁马爱心行动网 铁马新闻资讯网(www.tmaxw.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建议使用IE10.0及以上浏览器,1024*768以上分辨率 客户服务邮箱:mouse_fu@msn.com
    常年法律顾问:四川省今辰律师事务所律师 谢卫东
    蜀ICP备09014603号